8 工程电气测试 8.0.3 本条规定了对绞电缆布线系统永久链路、CP链路及信道测试的要求。应根据布线链路或信道的设计等级要求确定布线系统的电气性能测试项目。 1 永久链路测试是布线系统工程质量验证的必要手段。在工程中不能以信道测试取代永久链路的测试。 2 信道测试适用于设备开通前测试、故障恢复后测试、升级扩容设备前再认证测试等。信道测试时,由于跳线更换导致每次测得的参数不一致,因此测试的结果不宜作为永久保存的验收文本。实际上永久链路测试和跳线测试合格了,信道测试一定会合格。另外,信道验收测试应在工程完工后及时实施,否则经常会因信道的组成缺失器件而无法完成测试工作。所以,永久链路测试应作为首选的认证测试方式,其次选择信道方式。 3 元件级测试适用于布线产品的入库测试、进场测试、选型测试等。 4 各指标参数的计算公式与说明可参考国际标准《用户建筑通用布线系统》ISO/IEC 11801 2008-04与《用户建筑通用布线系统》ISO/IEC 11801 2010-04内容。 根据国际标准《用户建筑通用布线系统》ISO/IEC 11801补篇1:2008规定,用ACR-F和PS ACR-F替代ELFEXT和PS ELFEXT指标。上述两种指标插入损耗的要求相同,而且对于D、E、F级布线指标要求并未改变。 6 参考国际标准《商业建筑电信布线》TIA-568-C.2规定,屏蔽层直流电阻不应超过下式计算值: 式中:R——屏蔽层直流电阻(Ω/km); D——线缆屏蔽层外径(mm)。 屏蔽层导通性能测试可避免未导通的屏蔽层通过机架地“虚连接”。虚接地是一种常见现象,是指屏蔽层并未真正做到了接地,但屏蔽模块却经过机架地实现了端到端接地,这看似实现了“屏蔽层接地”,实则是一种假象,而且将会增加外部串扰的影响。相应测试仪器应能识别“虚接地”的存在。 7 应根据布线系统应用情况和仪表测试功能进行选择与检测。当现场不具备测试条件时,可将厂商产品资料列出的参数与相关规范及设计对指标参数的要求进行对比,以验证布线系统对绞电缆信道屏蔽特性。 8.0.4 本条规定了光纤布线系统性能测试的要求。 1 光纤连接器端面条件直接影响光纤传输性能指标,因此在进行光纤布线系统传输性能测试前,应先对连接器端面进行检查,对有问题的连接器进行整改后才能进行后续测试。光纤布线系统的衰减测试结果与光纤长度、熔接数量、连接器数量、光纤本身品质等因素相关。本规范第C.0.3条第3款、第C.0.4条第3款中列出了光纤链路衰减的计算公式。在完成光纤传输性能测试的同时,也应对光纤极性进行检查,可利用可视故障定位仪验证光纤的极性,当发现光纤极性标识错误时应予以整改。光纤长度测试结果能反映光信号时延指标。由于光纤结构与折射率(IOR)误差,光纤测试长度可能与护套标记长度不符。对OM3/OM4光纤链路应用于高速网络时,应使用环形通量(EF)光源和配套EF测试参考跳线(EF-TCR)进行测试,确保重复测试结果的波动性<10%。 3 光纤测试分为“等级1测试”和“等级2测试”。等级1测试内容包括:光纤信道或链路的衰减、长度与极性。测试使用光损耗测试仪OLTS测量每条光纤链路的衰减及计算光纤长度。等级2测试除了包括等级1测试的测试内容,还包括利用OTDR曲线获得信道或链路中各点的衰减、回波损耗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不应利用OTDR曲线作为光纤布线系统传输性能的测试报告,不应使用OTDR的测试替代8.0.4的测试。 8.0.6 本条规定了布线系统现场测试仪的功能要求。 2 根据国际标准《用户建筑通用布线系统》ISO/IEC 11801和《平衡和同轴信息技术布缆测试规范 第1部分 根据ISO/IEC 11801和相关标准要求安装的平衡布缆》IEC 61935-1 Ed 4.0中关于现场测试设备的电气特性要求的规定,Ⅱ级或更高精度的测试设备,用于测试D级及以上等级的布线系统。另外《平衡双绞线的测量及对现场测试仪器的要求》ANSI/TIA-1152A Draft0.7中已经对测试设备加入了2G精度标准的要求,以满足8类布线系统线缆的测试。 8.0.7 光纤到用户单元工程测试记录表格格式及内容可参照表8.0.7-2。